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召開的2022年研究工作電視會議指出“要以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為主線,繼續深化轉型金融研究,實現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的有序有效銜接,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舉措。”與綠色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產業不同,轉型金融支持高碳行業綠色低碳轉型,與綠色金融形成互補,為“雙碳”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在綠色金融制度日益完善、綠色金融產品日漸豐富的今天,如何利用轉型金融創新模式服務和引導企業低碳轉型,是目前金融支持“30·60”目標的重要任務。本文將從聯合赤道轉型金融創新產品實踐經驗角度出發,探索轉型金融產品支持高碳行業低碳轉型的現實路徑和產品模式。
一、轉型金融進展
轉型金融在我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均處于起步階段,并沒有形成一個被廣泛認可的定義和標準,目前監管部門及市場參與機構已經開展了相關探索,正在討論制定轉型金融相關政策和標準。日前,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G20可持續金融工作組等多個組織和機構均提出了開展轉型金融工作的原則或框架。
目前,各方針對轉型金融的研究進展各不相同,但總體上在以下幾個方面達成了共識:1、轉型金融作為綠色金融的補充,并不直接支持綠色產業的發展,而是通過支持高排放、高能耗、高資源消耗等高環境影響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實現金融支持產業綠色低碳發展的目的;2、轉型金融在設立轉型目標的過程中應當展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雄心,強調過程與目標,而非現狀;3、企業在應用轉型金融產品過程中,應加強相關轉型目標實現情況的信息披露,以提高轉型金融產品的可信性。
二、轉型金融產品實踐
盡管轉型金融產品還沒有統一的發行框架與原則,但是很多市場機構遵循以上共識,開展了轉型金融產品創新嘗試,已取得了不錯的進展。目前低碳轉型債券、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等綠色金融產品的創新模式,更符合高環境影響企業轉型融資的需求。
1、低碳轉型掛鉤債券
“低碳轉型掛鉤債券”是在雙碳背景下積極踐行轉型金融理念,參考可持續掛鉤債券的模式,對高碳行業企業向低碳轉型進行的轉型金融產品創新。“低碳轉型掛鉤債券”不限制募集資金用途,以滿足高碳行業企業向低碳轉型的融資需求,加大對低碳轉型的支持力度。“低碳轉型掛鉤債券”設置條款與發行人低碳轉型目標相掛鉤,關鍵績效指標若未在約定時間達到預期目標,將觸發條款變動。
2022年5月19日,中國華能集團成功發行交易所首單低碳轉型掛鉤債券——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2022年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可續期公司債券(低碳轉型掛鉤債券)(第一期)(以下簡稱該期低碳轉型掛鉤債券)。聯合赤道依據低碳轉型掛鉤債券相關原則及《聯合赤道ESG評級方法體系》等相關要求,對該期低碳轉型掛鉤債券進行評估認證。該期低碳轉型掛鉤債券與公司層面的低碳轉型績效目標掛鉤,將“華能集團陜西公司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裝機容量”作為關鍵績效指標,經聯合赤道測算,預計該目標達成后可實現新增二氧化碳年減排量約107.52萬噸,節能降碳效益顯著。
2、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
與綠色債券不同,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募集資金通常不投向特定項目、資產或活動,而是用于一般用途。但要求債券條款與發行人可持續發展目標相掛鉤,如果關鍵績效指標時限內未達到(或達到)預訂的可持續發展績效目標,將觸發債券條款的調整。掛鉤目標包括關鍵績效指標(KPI)和可持續發展績效目標(SPT),其中KPI是對發行人運營有核心作用的可持續發展業績指標;SPT是對關鍵績效指標的量化評估目標。KPI與SPT的設定較為靈活,高能耗企業可與自身單位產值能耗指標掛鉤,高水耗企業可與單位產品耗水量掛鉤,高碳排放企業可與碳排放、碳減排有關的企業行動等指標掛鉤。企業KPI的設計,能夠深入貼合企業自身綠色轉型痛點,量化掛鉤債券募集資金產生的環境效益。
2021年5月7日,國內首批7只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聯合赤道為華能集團、大唐國際、柳鋼集團、紅獅集團共4只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提供第三方評估認證。
2022年3月18日,晉能控股煤業集團通過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成功發行2022年度第四期債權融資計劃,規模10億元,期限1+1+1年,聯合赤道提供第三方評估認證。該產品是全國首單“可持續發展掛鉤+能源保供”組合形式債權融資計劃,是貫徹落實黨中央“保供穩價”政策的有效舉措,是金融支持“碳中和、碳達峰”戰略的積極探索。
本期債權融資計劃將第三個計息年度票面利率與融資人預設可持續發展目標——智能化綜采工作面新增個數指標完成度相掛鉤,助力企業通過智能技術和裝備的迭代升級加快智能化礦井建設步伐,推動綠色開采落地見效,與企業“創新、卓越、綠色、高效”的整體發展戰略高度契合。
3、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
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主要包括五個關鍵部分:關鍵績效指標(KPI)的設定、可持續發展績效目標(SPT)的校驗、貸款結構(包含相應懲罰機制)、執行情況信息披露、審核可持續發展表現。這與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的發行模式有很多相似之處。與發行債券不同,可辦理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的企業更加廣泛,可選擇的掛鉤指標也更加豐富。
(1)ESG表現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
ESG表現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在指標選擇上具有多樣性,通常在環境、社會和管治三個維度分別選取可量化的指標,來敦促企業在多維度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
2022年3月,臨港集團在臨港新片區落地上海首單可持續發展掛鉤國際銀團貸款,總金額6億元,幣種為人民幣,期限三年。聯合赤道通過調研,根據臨港集團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分別在E\S\G三個維度推薦多個備選指標供臨港集團選擇。臨港集團系統謀劃、全面部署,重點結合國家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及自身發展戰略布局,選定新增綠色建筑、科創企業孵化、清潔能源產業布局等作為可持續發展績效指標(SPTs),對ESG標準中的“環境、社會、公司治理”三個維度實現全覆蓋,保證臨港集團的可持續發展。
(2)碳減排表現掛鉤貸款
在“碳達峰、碳中和”政策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注重自己的碳表現,渴望通過與碳減排、產品碳足跡等與碳排放相關的指標掛鉤的貸款。日前已經有多家機構落地碳減排表現掛鉤貸款,助力節能降碳。
2022年3月,建設銀行贛江新區分行成功為新區轄內企業江西佳因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發放全國首筆“碳足跡”披露支持貸款。所謂“碳足跡”披露支持貸款,是指通過將業生產過程中的“產品碳足跡“與銀行貸款利率掛鉤,激勵企業主動減污降碳、減少碳排放而創設的一款披露支持類貸款。“碳足跡”是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產生的產品全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排放集合,企業通過加強自身生產過程的“碳管理”,享受更低的貸款利率,從而降低融資成本。聯合赤道通過提供產品碳足跡測算與評估推動該筆貸款成功落地。
結語:
聯合赤道認為,支持雙碳目標實現和產業低碳轉型的過程中,轉型金融可以發揮很大作用。發展轉型金融的過程中,需要關注以下幾點:第一,應逐步建立轉型金融相關標準,標準可涵蓋具有碳減排、環境改善、減少資源消耗等環境效益的項目以及有碳減排、綠色轉型需求和目標的主體,推動轉型金融從描述性原則到細分目錄標準過渡;第二,強化信息披露與跟蹤,關注企業在利用轉型金融產品的過程中取得的轉型進展,重點披露支持碳減排實際效果;第三,通過分析高碳行業的風險驅動因素、傳導路徑和經濟影響,識別行業轉型風險與物理風險,合理設計投融資活動的限制條件及額外風險識別要求;第四,堅持“先行先試”,選定重點行業、企業、地區,創新發展轉型金融產品模式,不斷探索轉型金融最佳實踐方式。
